从“省级贫困”到“百村样板”, 这个村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4/12/27 15:28:11
来源: 国防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果树闲禽绕村屋,田垄阡陌见荷锄。冬日清晨,薄雾笼晴,阳光慵懒地点亮远处袅袅炊烟,天泉湖上微波粼粼,山水天地间,一幅和美乡村风景图徐徐铺开。


1.png
天泉村党建文化阵地

“这是我们天泉村的‘牧草’鸡蛋,蛋黄无腥可口不哽喉。”在宜宾军分区和长宁县人武部协调建设的直播间里,村党支部书记廖乙又正在镜头前向网友介绍手里的天泉村特色鸡蛋。直播间的展台上,还放着枇杷膏、香肠腊肉、鲜果罐头等诸多农副产品。

2.jpg
协调建设的直播间

2017年,天泉村还是长宁县21个省级贫困村之一, 如今却已入选军队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百村样板”建设对象。成绩是如何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多亏了宜宾军分区和长宁县人武部帮我们协调各方搭建直播场地,让我们村的特色农产品能够销往全国。”谈起村里的变化,廖乙又语气中充满感激,2021年搭建的直播和电商平台,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20余万元的纯收入,仅今年就达50余万元,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天泉村在军地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目前,村里年净收入8万元以上的家庭作坊和种养殖大户有20余家,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万元。

枇杷是天泉村的传统产业,目前全村枇杷种植达5000余亩。寒冬腊月,村民们正忙着在自己的枇杷园里修枝疏果,看着漫山遍野花满枝头的枇杷树,55岁的种植大户罗华富对明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3.png
村民正在修枝疏果

“我们村的枇杷每年十二月开花,春节前后挂果,次年五月成熟。收获时正值天气转热,需要大量灌水。”罗华富从1995年开始种植枇杷,是村里公认的“枇杷专家”,但回想起当年大旱,枇杷“颗粒无收”的场景时,他不禁皱起眉头,“以前用水可难了,全是‘靠天吃饭’。别说果树,就连人吃水都得去几百米外的山下挑。”稳定村民收入,摆脱“靠天吃饭”的发展困境成了当年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结对帮扶以来,军分区和人武部便不断投入资金用于提灌站、蓄水池、水井等水利设施建设。“今年虽也遭遇春旱,但有提灌站和蓄水池,再也不担心收成咯。”罗华富笑着说。

4.jpg
宜宾军分区和长宁县人武部援建的水利设施

今年,军分区积极向上申请资金150余万元帮助天泉村更换提灌站设备、维修管道2400米,新建管道2800米,计划明年全面建成。到那时,全村1661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将得到有效保障。

汩汩清泉唱响振兴之歌,天泉村脆桃、葡萄等种植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养殖产业也不断壮大。在罗永红家庭农场的炕房中,炙烤的腊肉散发阵阵香味,加工间里,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对农副产品进行分类和包装,货车在门口等候多时,加工后的特色农产品将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5.jpg
家庭农场生产和加工间

“我们有自己的‘牧草’品牌,生禽吃的都是农场种植的牧草,品质有保证,不愁销路。”在罗永红的带动下,周围村民闲时都养起了“牧草”猪、“牧草”鸡,待到生禽出栏时,农场再以市场价收购并提供近百个“家门口”就业岗位。目前,仅罗永红一家就吸纳了6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营业额达千万元,与全国上百家商超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要想富,先修路。要把优质产品运出大山,破除制约发展的“泥泞路”是第一要务。该军分区和人武部自帮扶以来,先后援助资金90余万元,地方相关部门投入130余万元,累计硬化公路近50公里,极大改善了村里交通状况。考虑到未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及水果等产品保存问题,去年,军分区和人武部在天泉村援建了农副产品仓储保鲜冻库。“这不仅延长了季节性水果、农产品的销售时间,还充分利用冻库空置期对外出租,村集体经济持续获利。” 村党支部书记廖乙又介绍。

6.jpg
军分区帮助建设的配套设施

路通畅了,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去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来了。天泉村风景如画,坐拥古刹苦竹寺和有“小千岛湖”美称的天泉湖等自然人文景观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车车灯”,旅游资源丰富。在军分区和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天泉村因地制宜,依托苦竹·天泉3A级景区和“车车灯”,着力打造乡村近郊旅游,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新格局。经过持续发展,“长宁枇杷节”“枇杷采摘月”的旅游品牌早已远近闻名,不仅带动了自身产业发展,也吸引了周边村镇共同致富。

7.jpg
苦竹·天泉3A景区和“车车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军分区和人武部援建的党建文化阵地广场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地,今年的‘枇杷节’和‘采摘月’接待上万人次游客,吸引天泉村和周围村镇四百余家农户参展,销售额累计达150余万元。”铜鼓镇专武部长伍洪平说。

如今,天泉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土地、创新发展产业,突破快速发展后带来的增长乏力瓶颈,乘着天泉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的 “东风”和依靠周边酿酒业发达的优势,军分区、人武部与天泉村村委共谋发展之策,邀请宜宾市农科院针对天泉村规模化种植高粱的可行性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我们已经跟附近的白酒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高粱的销路不用愁。”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应恒谈起天泉村未来发展时信心满满。

8.png
天泉村一角

灵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天泉福地,涌动发展热潮。如今的天泉村阡陌交织,道路宽敞整洁,产业发达兴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村民们脸上时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胡靖川 李嘉浩 税颖 郑鹏  图/程登科)


精彩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