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好儿郎,匾额证功勋 ——大英县籍现役军官潘发富荣立二等功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发布时间: 2025/02/24 13:29:47
作者: 罗磊 张乾 李玲英
来源: 国防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微信图片_20250224100555.jpg

初春的川中丘陵咋暖还寒,村边那棵歪脖子槐树上挂着的露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2月19日,一阵喧天的锣鼓声、鞭炮声打破山村的宁静,鲜红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上6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这是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东坡村服现役军官潘发富入伍16年以来,第三次立功受奖喜报送到家。

这支大英县人民政府、大英县人武部、大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民兵等组成的送喜队伍,手捧“二等功臣之家”牌匾和鲜艳的绶带,穿过蜿蜒的村道,向潘发富家走去。沿途,村民纷纷驻足张望,孩童蹦跳着跟在队伍后头,有人高声问到:“这是谁家的喜事?”答者满面自豪:“老潘家的儿子立大功啦!”

送喜报的队伍还未进村,锣鼓声和鞭炮声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自发地加入到送喜报的人员中,过往的车辆也自觉减速、留出了道路,有的还走下车来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潘发富好样的!他是我们全村人的骄傲!”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潘发富,男,2009年入伍,现为空军某部军官,在2024年度工作中因成绩优异,荣立个人二等功。

在潘发富家中,送喜报的队伍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仪式。潘发富所在部队领导为潘发富家人佩戴上绶带和大红花,并现场宣读喜报。大英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党健,人武部政委罗江,和大英县有关部门领导,在众人的注视下,为他们家挂上铭刻着属于无上荣耀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

潘发富父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感谢党和政府的培养,感谢部队领导的关心,我们一定会继续支持孩子在部队安心服役,争取再立新功!”潘发富的父亲潘代四激动地说道。

潘发富的家坐落在公路边的槐树下,小院挤满了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接过喜报的那一刻,潘发富的母亲眼眶红了,父亲潘代四挺直了微微佝偻的脊背,反复摩挲着金灿灿的喜报。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农家汉子,此刻成了全村的焦点。

他们家堂屋墙上,一张张“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制发的立功表彰奖状,边角虽已经泛黄,但格外醒目。而今它们与崭新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并排挂在堂前,一旧一新,一暗一明,宛如几位不同时代的潘发富,在洁白的墙上烙下同一份荣光。

据了解,潘发富在部队服役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并多次参与执行重大任务,成绩突出。2020年度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被评为“四有”优秀军官。这次更是荣立高功——二等功!喜报寂静无声,背后却是常人无法知晓的辛苦付出。“发富从小就是个‘闷葫芦’,但做事最踏实。”邻居大爷感慨地说,“那些年他常年边打工赚学费边上学,还要照顾父母,但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这娃从小就能干!他的荣耀,是从小的自立自强换来的啊!”

挂匾仪式现场还出现感人一幕:当县人武部领导揭开牌匾红绸时,村里的一位小朋友突然举起右手敬了个稚嫩的军礼。这个在电视里学会敬礼动作的孩子,书包里常年装着一架“战斗机”:在学校手工课上做成的小飞机,用军事报纸折成的“战斗机”上还写着“精忠报国”的字样,这一刻传承具象化在所有人的眼中。

一纸喜报,万千激励。送喜报的队伍离去后,潘家小院依然热闹非凡。村里几个青年围住潘发富父亲,追问潘发富在部队生活的细节,老人不善言辞,但不停念叨,儿子常说:“穿上军装,就得对得起这身衣裳。”简单一句话,让少年们眼神发亮。

村口公告栏前,有人用手机拍下“二等功臣之家”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英雄不在远方,就在咱身边。”这条动态很快被点赞刷屏。一位网民留言:“明年征兵,我也送儿子去报国!”

金色的夕阳,把“二等功臣之家”牌匾映衬得庄重显目。千里之外的军营里,潘发富正在紧张工作。军装佩戴的勋表闪闪发光,与家乡下的那方牌匾,共同照亮着一个民族最硬的脊梁。

据了解,大英县还不止一个潘发富,仅2024年度就有30名现役官兵在部队立功,190多名官兵受到各种表彰奖励。

这份“二等功臣之家”的喜报,不仅是对潘发富个人突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军人军属的褒奖。它承载着无上的荣光,更传递着党和政府对军人军属的关怀,将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军营,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力量。


精彩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