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驮”出致富路
——成都市温江区人武部跨区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入账144365元,其中,出售一头黑白花牦牛收益10500元、出售一头小牛犊收益……”近日,甘孜州色达县泸角村的村民们在微信群里收到了牦牛养殖合作社的最新收益公示,整个村子瞬间沸腾,村民扎波兴奋地说:“按照收益分配,我家这次可以分到4000多块钱,这是三年来分红最多的一次,以前想都不敢想!”
乡村振兴跨区援建军地座谈会
几年前的泸角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19年,根据四川省军区和成都警备区统一部署,温江区人武部与泸角村结成帮扶对子。人武部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后发现,该村两委功能欠缺、乡村文化落后,是制约发展的根本所在。要致富,党组织是关键!人武部“对症下药”,从党建引领和文化赋能入手,帮助泸角村建成党员活动中心和爱国主义文化主题墙,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激发基层组织功能和村民文化自觉,乡风村貌随之焕然一新。
色达县泸角村爱国主义文化主题墙
有了“软实力”,还得有“硬支撑”。牦牛养殖一直是该村的特色产业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过去由于资金不足、交通不便等原因难成规模。人武部经过数次军地座谈和走访调研,认为牦牛养殖投资风险小、发展后劲足,且有一定基础,便于规模化养殖。
色达县泸角村牦牛养殖合作社标准化棚圈
说干就干,人武部立即投入60万元建设牦牛养殖合作社。2021年占地近8亩的标准化养殖合作社顺利落成,此后又带领村民从青海等地选购优质牛种,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新路子。
调研牦牛养殖合作社情况
调研牦牛养殖合作社草料储存情况
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牦牛养殖越干越“牛”,4年间牦牛数量就翻了一倍多,村民收入也跑出了“加速度”。如今,全村386名村民中普通村民每人每年分红210元左右、监测户每人每年分红400多元,成为十里八乡眼中的“香饽饽”。“一提到泸角村,乡里的其他村就羡慕地不得了。这些都离不开人武部的热心帮扶,感谢解放军!”乡长向秋感慨得说。
牦牛养殖合作社村民分红
从“贫困村”到“香饽饽”,是军地持续数年携手相助的结果。谈及前景,人武部工作人员说,下步他们将从构建消费新场景入手,联系专业文旅公司对泸角村旅游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这里打造成集消费、休闲、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花园式牧区接待中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帮助村民有更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郑江波 徐锐)